0%

用「经济学思维」做理性决策

用「经济学思维」做理性决策

人们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的时候,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商业营销、自身情绪和身处的环境所影响,导致做出非理性的选择。「经济学思维」就是把经济学的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,帮助我们成为一个理性的人,在不同情况下能够理性地做出对自己最有益的选择。

沉没成本

「沉没成本」是指无法收回的支出,时间、金钱、精力等都是沉没成本。从决策的角度看,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,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,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。换句话说,就是沉没成本既然是无法收回的,那就不应该在决策时把它划入考虑范围,然而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过于眷恋沉没成本,导致做出不理性的行为。
比如说,去吃东西,吃饱之后你发现食物点多了,食物比较贵而且也没法退了,这时候你是选择强忍着把它吃完,还是不要了直接走人?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人会坚持选择把食物吃完,尽管他们知道吃完后胃会很胀,非常不舒服还有害身体健康。他们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因为他们觉得“花钱买的,不吃完岂不浪费了”,坚持吃完的结果是:钱依然花出去了,肚子却胀得难受。实际上不管有没有吃完,钱都已经花出去了(已经沉没了),这个钱就是沉没成本,在选择是不是要强撑着把食物吃完时,不应该把先前已经花出去的钱纳入考虑范围,这个时候只需要把剩下的食物当作是免费的,在吃饱后还要不要强撑着吃完呢?我相信在这样的情景下有些人的选择可能就会不一样了。
沉没成本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在股市中也非常常见,很多人因为先前已经投入了一定的资金,尽管形势越来越糟,他们依然不肯及时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止损,想着就算不赚钱也要等回本了再说,以至于最后血本无归。这就是因为在决策时考虑了沉没成本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,如果股民在亏损早期及时止损,也不会造成后续更大的损失,在该收手时他们不肯放弃自己已经投入的资金,进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。
再说一个例子:电信诈骗,电信诈骗常用的套路就是在受害者第一次上当打款后,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理由哄骗受害者继续打款,以拿回先前已经支付的款项,受害者因为迫切地想要拿回自己的钱,继续给骗子汇款,想着骗子能够把所有款项都退还回来,没有及时报警,反而损失了更多的钱财。如果受害者能在第一次上当后就明白打过去的钱已经是沉没成本了,不幻想着骗子能够把钱退回来,并及时报警,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追加的数次打款。

所有的投入和损失都属于过去,应该关注的是当下,依据事物的未来价值而做出理性的选择。

机会成本

在成长过程中,每个人都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:选择家人希望的专业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、要不要继续考研、未来从事什么方向的工作、选择自己爱的人还是爱自己的人、选择工资高但不喜欢的职业还是选择工资低但自己喜欢的职业、……,把这些选择连接起来串成线,贯穿的就是我们的整个人生。
在经济学中,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,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,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称之为成本。「机会成本」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中的最大价值,即采取一个A方案而放弃B方案时,B方案可能取得的收益,就是A方案的机会成本。

例子:

  1. 比如你去找工作拿到3个Offer,一个月薪5000,一个月薪4800,一个月薪4500,你选择了月薪5000的,那么次优选择月薪4800的就是机会成本。

  2. 一个妹子同时被甲、乙、丙、丁追求,妹子最终选择了甲,后来甲月薪2万、乙月薪3万、丙月薪5万、丁月薪10万,这个妹子选择甲的机会成本就是月薪10万。

面临选择时,想想如果选择了A会损失什么?如果选择了B又会损失什么?想清楚各个选择的机会成本,通常应该选择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,重要的是一定不要被沉没成本所影响。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。

决定在一棵树上吊死,意味着你得放弃整个森林。选公司、选朋友、选恋人,不要有执念,理性选择;糟糕的公司,坑人的朋友,三观不同的恋人,该做抉择就做抉择。很多人缺少的不是成功的资本,而是选择的勇气。

边际效用递减

「边际效用」指的是消费者从一单位新增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(满意度或收益)。在一定时间内,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量所能增加的效用单位,亦即多消费商品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感幅度。

当喝第一杯奶茶的时候满足感是最高的,喝第二杯的时候感觉不错,喝第三杯、第四杯的时候就开始想吐了,奶茶所能带来的满足感随着喝的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少。长期做重复的事,说同样的话,会让人产生乏味感,或新鲜感减少,经济学上叫做「边际效用递减」。

去尝试做一些没做过的事,去一些没去过的地方,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,快乐有时很简单。

理性忽略

「理性忽略」可以看成是个体的一种有限理性。我们经常会面临众多的选择,容易在过多的选项中犹豫不决,导致错过行动的最佳时机。我们总是会“想太多”,希望掌握所有选项的所有信息后再做选择。事实上,人类的认知系统是存在各种限制的,如记忆速度、记忆容量、记忆保持的时间等,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信息——我们应该以一种标准去过滤掉大部分的选项,避免花费更多时间、精力去搜寻每个选项的更多信息(因为这么做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)。

当选择过多时,我们容易陷入焦虑和恐慌,生怕自己的选择不是最好的。这时候可以树立一种标准,这个标准是对于自己而言最重要的,选项必须要符合这个标准,不符合的直接忽略掉。如果最后留下来的选项依然有点多,那就继续树立一个次重要的标准,直到最后剩下了少数选择,可以开始逐个分析这些选项。

拥有选择,固然是好事,但选择过多时,也可能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,这时候就可以理性地忽略一些选择。过度追求更多的信息以供参考,这样做的结果最后可能是成本大于收益。

时间成本

「时间成本」是说,把某个时间用来做其他事情能够产生的收益。对于一个月薪 5000 的上班族来说,假设他每天工作 8 小时,每月工作 30 天,那么他的时薪就是 20 块钱,如果要他牺牲自己一个小时的上班时间去干别的事,那他干这件事的时间成本就是 20 块钱,如果说这件事本身不值这个价钱,那他就不该把上班时间花在这件事上。
年轻人的时间成本都是很高的,因为年轻人做的事情会对未来发展有深远的影响,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所能带来的收益是无法估量的,付出这样的时间成本如果只是用来刷剧,显然是不理智的。我想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,但依然有很多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刷剧等一些娱乐活动上,只是因为刷剧、打游戏这类活动的反馈周期相对于学习来说更短得多,他们能够从这类行为中快速地获得满足感。学习这种事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未来才会显现出来。人天生就是短视的,只注重当下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未来,这种思维模式是生活在远古时期的祖先们遗传下来的,他们那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,如果连活下去都是问题的话,那还考虑什么长远的打算呢,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没有老祖先们的生存问题了,但他们那时候的思维模式还遗留在我们的基因里。
相较于年轻人,老年人的时间成本会低得多,他们一般在家本来就没什么事干,所以经常会在大街上看到有很多老年人排着长长的队,花了半小时、一个小时的时间排队,只是为了领几个鸡蛋。他们如果没去领鸡蛋,也只是坐在一起闲聊,没有收益,他们的时间成本趋近于零,所以花这个时间去领几个鸡蛋对于他们来说是值得的。

在不同的时间段,时间成本也会不同。对于一个时薪 20 块钱的人来说,你给他每小时 30 块钱让他留下来加班,他也未必愿意,因为下班后的时间成本不一样了。本来上了一天的班就很累了,下班回家和女朋友亲热、玩玩游戏什么的娱乐一下多舒服,就为了这多 10 块钱的时薪放弃自己的下班娱乐时间,至于么?要是他正准备晚上去约会,那你给他时薪 60 他也应该不愿意。

时间是最公平的,每个人从出生就拥有,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,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产生是从把时间都花在哪了开始。时间即生命,要浪费,也是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。

番外篇:经济学思维在两性关系中的应用

浅谈如何把经济学的原理、方法应用在两性关系中,促进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保持现有关系的和谐稳定。

自我定价

每个人对自己的价值都会有自己的判断:我喜欢什么样的人、我值得什么样的人喜欢我、我和什么样的人般配……一部分的判断可能是自己亲自尝试得到的,更多的可能是来自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、条件相似的人的遭遇、异性对自己的态度……最后形成了对自己的价值的一个判断,这个价值就是自己的「市场价格」。不管自认为自己的价格是多少,最终这个价格是要由“买方”决定的。就像有时候会看到一些“不搭配”的情侣,可能在你看来,这个男生明显“配不上”这个女生(女生比男生好看多了),这也只是你的评价(社会的评价),只是一个「外部定价」,这个男生真正的价格是要由这个女生(买方)决定的,她觉得男生的价格很高,那这个男生的价格就是很高,外界的评价都不重要,并不能决定男生的真正价格。

提高自己的「市场价格」

由于你的真实价格实际上是由“买方”决定的,并且ta是主观的,那么可以通过一些小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市场价格——即提高ta对你的价格评估。这里说两点——「稀缺性」和「陌生感」。

  • 提高稀缺性

    一个物品除了它的制造成本以外,还会有一些因素导致它的价格提升,比如物品对于物主有某种纪念意义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它的价格,那就是「稀缺性」。稀缺意味着只能被少数人所拥有,人们会以拥有高稀缺性的物品作为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手段,拥有稀缺的物品也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。

    提高自己的稀缺性可以让“买方”愿意花更高的“价钱”来拥有你,在平时的相处中对方也会对你更加宽容——对你的缺点、错误更包容。
    说白了,提高自己稀缺性的本质就是不要让别人那么容易就得到你。具体怎么做,你自己应该可以通过这个理论自己衍生出无数小方法,什么微信不要秒回、不要那么容易被约出来、体现你的独特性、……

  • 营造陌生感
    行为经济学有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研究成果——陌生感带来高级感,「不明觉厉」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  可以有意地引导对方进入自己熟悉的领域,人家看你侃侃而谈的样子,对你的好感会增加。但是不要经常用这个方法,不然人家会觉得和你没有共同语言,适得其反。另外,在陌生的场景做陌生的事情时,我们的大脑对时间的感知会变慢,这有利于迅速拉近两个人的距离。

感情终究要回归平淡

在热恋期的时候就要接受一个事实——感情最终是会回归平淡的。不管在热恋期的时候多么甜蜜、形影不离,随着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,双方的热情也会逐渐消退,这种消退不一定代表不爱对方了,只是不像刚开始时那么腻歪了,谁都没法一直保持激情不减。随着彼此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,自己对于对方的吸引力也会随着时间被冲淡,这就是「边际效用递减」。

虽然感情终究会回归平淡,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,给对方带来新鲜感,让感情保持一定的温度:

  • 保持一定的神秘感
  • 不断充实自己
  • 增加独处的时间
  • ……

帕累托优化

双方至少有一方变得更好,同时没有任何一方受损。两个人恋爱后,有人因为恋爱而生活更差、心情更糟,这是一种比较差的恋爱模式。好的恋爱模式应该是两情相悦,两个人都感到比单身的时候更好了。
应该找相互喜欢的、都愿意为对方付出的,因为对方的出现而感到幸福。

放弃「沉没成本」

有些人在恋爱后,因为太爱对方而一昧地迁就、忍让对方,为对方付出的越来越多,但是最后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,对方反而越来越不在乎自己了。恋爱关系中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,不要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太低,不要牺牲自己去委曲求全,这样只会让你在对方眼里越来越廉价——不管多爱一个人,也别忘了爱自己。
爱情中双方当然都应该尽量包容对方,但这是两个人相互的,只靠一个人的持续付出而维持的关系,注定没结果。

如果恋情已经进行不下去了,也没有好转的趋势,就应该理性放弃,不要因为自己曾经为ta付出了那么多而不肯放手,那些都只是「沉没成本」。“没有自我”的爱换不来真正的幸福,最后只会被越伤越深。

该放手时就放手,自信的你真的很美。

信号理论

一般是指对于信息不对等的双方,一方通过发信号的方式使得另外一方获得己方信息,而另外一方则使用一些方式来进行筛查,过滤掉不符合预期或者目标的对象。

让对方通过实际行动(发信号)证明自己对于他的重要性和价值——如果对方是个上班族,可以适当地让他让为你付出一些金钱;如果对方是一个老板,可以让他为你花些时间……
看对方愿意为你付出什么,再决定是不是应该尝试进一步发展。如果自己是追求的一方,那就应该主动发出一些信号来向对方表明自己的心意。

行为经济学

通过一些行为经济学的知识,帮助在约会中获得更多好感。

  • 最容易让异性产生好感的颜色是「红色」
  • 温暖的环境/饮料会增加对方的好感;一起进行一些刺激的活动也有类似的效果
  • 制造「小惊喜」让对方印象深刻
  • 不要在无聊的时候结束约会,应该以甜蜜、美好的情绪结尾